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融创中国近期曝光的配资操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。本报记者通过三个月追踪调查,独家还原这场资本游戏的完整链条。
调查显示,融创通过境外壳公司发行高息债券,再以项目股权质押方式向境内输送资金。这种'外债内投'模式巧妙规避外汇监管,但层层嵌套的交易结构使得真实负债规模难以测算。某信托公司风控负责人透露,其单个项目杠杆率可能突破1:7的行业警戒线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配资资金流向疑似存在'明股实债'操作。记者获取的某项目合作协议显示,投资方不仅享有固定12%的年化收益,还约定3年后由融创关联方溢价回购股权。这种变相债务正在扭曲房企真实负债状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配资协议中普遍包含'交叉违约条款'。当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时,某项目销售经理坦言:'现在所有在售楼盘都背着三四个资金方的对赌协议'。这种将经营风险转嫁给购房者的做法,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。
多位受访专家指出,此类操作本质上是用时间换空间的危险游戏。随着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,这种高杠杆模式正在面临严峻考验。最新数据显示,融创旗下已有6个项目因资金链问题停工,涉及配资规模超80亿元。
评论
财经观察家T
报道揭开了房企财务操作的冰山一角,这种复杂的资本游戏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购房者
楼市百晓生
文章数据详实,但忽略了一个关键点:为什么银行和信托都愿意参与这种高风险游戏?
投资老司机
建议深挖下这些配资背后的实际控制人,很多所谓的'境外机构'可能另有玄机
法经天地人
报道中提到的'交叉违约条款'值得警惕,这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传导
数据看门狗
文中的80亿停工项目数据与我们监测的有出入,建议核实具体项目清单